南京风水图_明孝陵是不是有朱元璋的遗体

南京风水图_明孝陵是不是有朱元璋的遗体

访客 2025-07-23 风水改运 328 次浏览 0个评论

南京风水图,明孝陵是不是有朱元璋的遗体?

明孝陵的确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虽然没有打开个这个陵墓,但是朱元璋确实葬在那里无疑的!

历来每一个朝代的皇帝登基时都开始修建陵墓,这对皇帝来说是大事,马虎不得,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就开始计划建造自己的陵墓了。洪武十四年,选中了位于今天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开建陵墓,这一建就建了十几年,第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孝陵,三年后陵墓竣工,15年后朱元璋也死了。传说朱元璋死后,13个城门同时出殡,就是为了让盗墓贼找不到朱元璋的陵墓所在,不过那都是民间传说,和曹 *** 的“七十二疑冢”如出一辙,其实朱元璋没必要搞那些小动作,谁敢盗朱元璋的墓啊,孝陵可是有专门的官兵把守的,就怕盗墓贼不来,去了一个都活不了,所以朱元璋就是和马皇后合葬在孝陵,地宫就在独龙阜山峰十米的地下,地宫里面停放着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棺椁,尸体就在棺椁里面!

经过现代化的探测,孝陵没有被盗,虽然地面建筑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有许多都 *** 了,但地宫还在没有被盗,朱元璋的遗体好好在地宫躺着呢!据探测孝陵里面确实埋了不少金银财宝,这至少有一吨以上。现在的孝陵是文物,风景很不错,特别是孝陵的神道是弯曲的,从天空俯视整个孝陵,发现它整体成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为什么是这样子,有说法是为了对应天上的北斗七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就不清楚了,如果你想去探明真相就去孝陵游览一番,说不定你就解开了这个谜团!

锁龙井的事情是真的假的?锁龙井其实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是因为在多地都出现过锁龙井的现象,所以给这种东西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锁龙井又叫锁蛟井,其实是中国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个有趣内容,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吉林锁龙井

说在吉林四平市伊通县二龙湖旁的一个旧水潭中,就有过锁龙的故事。

传说在1943年的时候,当时是抗日战争,然后日本人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用来修水库,修水库的时候在潭底,竟然挖到了一些东西,说这些东西就是龙骨。

在上交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施工人员,偷偷的拿走了一块,据说这种骨头很有神效,在伤口出血的地方把骨头碾成粉,抹上一点立刻就止住,而且一点疤痕都没有;

把这个龙骨研成的粉在碗边上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好多,竟然也不会从碗里流出去,这种现象实在是让人非常震撼。

北新桥锁龙井

无独有偶,明朝有一个叫姚广孝的人,这个人非常厉害,可以说得上是比得上刘伯温司马懿这样的人,被称为黑衣宰相,就是他帮助了朱棣夺取了建文帝的江山。

姚广孝在历史上虽然名声不著,但其实也有很强烈的神秘色彩,据说他就能够锁龙,人们传说在北京的北新桥的海眼里,就是姚广孝封印龙的地方。

封印的原因据说是北京城有几口海眼通到大海,北新桥就是一口,为防止水患,姚广孝把龙封在了海眼里。

传闻龙在被锁进这个海眼之前问过姚广孝:姚军师,难道要关我1万年吗?那什么时候我才能出来呢?

姚广孝答道,等这座桥老了,修起桥翅了,就是你的出头之日。因此,这里就叫做北新桥,但北新桥从来也没有什么桥翅儿……

据说这个 *** 他的海眼上还修建了一座三间大殿的庙宇,供奉的是岳元帅岳飞。

北新桥锁龙井的故事,许多北京人都知道。据说在2004年,有媒体报道,北新桥地铁5号线建设工地发掘出一口老井,又传说被人用水泥给封起来了,其间隐情不为人知。

昆明锁龙井和“古幢经纬”

而在云南昆明,老昆明人也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大理国的传说。

早年在昆明里的有一条黑龙,四处作祟,为祸一方,降龙大师,将其降服之后,见东西寺塔 *** ,在两塔之间又设立了古幢经纬加持。

原本人们都以为这只是个传说。没想到在后来民国时期,1919大建设的时候,竟然真的挖出来了古幢经纬,其实就是一个类似宝塔形的可8米高的移动建筑物。

当人们要移动古幢的时候,发现下面竟然有一个漆黑的深洞,里面还有许多可怕的声音,也没人敢于移动。

如今正是昆明市博物馆在的地方。

在1987年时候,文物部门以保护国宝的名义在古装下面加了个一米多高的石台,从此就没有传出任何声音了。

除此之外,在南京仓巷也有个锁龙井,南昌地区,黑龙江的依兰县,四川的都江堰,湖南省安化青龙洞,辽宁的营口、丹东,本溪,山东济南,浙江的镇海,杭州的梅家坞龙村龙井村等等等等地方,都传出过有锁龙井。

最震惊的是有人认为,杭州梅家坞龙井村,可能就是西湖龙井的名字由来。

当然,至于有没有龙,这一直是一个困扰的话题,普遍的主流观点当然是认为没有龙的,但是在1934年7月,出现过一个叫营川坠龙事件。

营川坠龙

这起事件是指,1934年7月,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地区发现了一条火龙,人们用虚伪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后暴雨,它消失了。

当时的盛京时报,曾经报道过这个新闻:

7月28日一条龙在营口天空降而升,弄翻三只小船卷坏日子,厂的房子9人死亡,掀翻停在车站的火车。

当时震动全国,一时之间,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导致去营口的火车票一度紧张并涨价。

在2004年的时候 *** 科教频道也曾经播出了纪录片破解70年谜团,探讨这一事件,现在还有许多媒体进行过多方报道,但是质疑声也是一开始就不断,毕竟真假实在是难以分辨,

央视的科教频道也保持了开放的结论,没有乱下断语,但央视认为,是鲸鱼搁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遭到了很多当年认为自己亲眼见证过龙的老人们的反对……

结语

故而结合种种传闻,我们只能说如果龙是存在的,那么锁龙井肯定也可以存在;但以今天的认知来看,龙存在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无异于外星人是否存在的可能性!

而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如果龙只是我们中华文化传说中里面的一种生物,那么锁龙井肯定也是,别有用途的。

至于锁龙井的用途是什么,有人将其归结为古人对于未知事物的一种恐惧,用这种类似于法器建筑使自己的内心得以安稳,跟那些佛教的宝塔意义一样。

有人说锁龙井可能只是古代人用来去控制水位线的东西,因为水位线可能就跟我们神话中传说的龙王可以降雨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可能控制水位线的铁链,被象征成一种锁龙井的架具也可以理解了。

南京的九华山和安徽的九华山有什么关系吗?

南京有一座九华山并非安徽的九华山。我们世人所常听闻的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附近,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南京的九华山在历史上数次易名,它的形态像一个翻覆的船,所以古代又称“覆舟山”。 实际上在风水学上如果山的体态如“覆舟”是吉象。南朝刘宋年间,南京玄武湖屡见“黑龙”又改名为玄武山、陈太建年间又改名为“龙舟山”。

那为啥要叫“九华山”呢? 原来在山的南面有“小九华寺”,这山也就取“九华”二字而命名了。 如今南京此处已经建为公园,内有玄奘寺塔、三藏塔、塔内的莲花座下还有唐僧的顶骨舍利。

如果是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往参观拜谒。

原创作者:南京小欧

首发悟空问答

为何有人说朱元璋的陵墓600多年都没人敢挖?

朱元璋的明孝陵,先后历经明朝、清廷、太平天国、 *** 、 *** ,直到现如今的新中国。

很幸运,从头到尾的600多年,从未被成功盗掘过。

明朝没悬念。

开国皇帝的陵墓,当然是整个朱明王朝千秋万代,都要重中之重维护的工程。

即便朱棣迁都北京,明朝政治中心北移,南京也依然保留有一套“备份”的官僚体系。对明孝陵的日常维护,更是没有丝毫的懈怠。

恰恰是这个 *** 起家的朱棣,在靖难之役入主南京后,像模像样地提出要为老爹朱元璋的孝陵,增添一块重达3万吨、高度有10米多的巨型“神功圣德碑”。

目的嘛!一来是朱棣为了表达自己对父亲朱元璋的孝顺;二来通过尊崇朱元璋,给自己发动靖难之役抢夺侄子朱允炆皇位的举动,洗一洗白。

所以,对明孝陵的维护,是朱棣一脉皇位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从永乐到崇祯的历代皇帝,自然是连孝陵上的一颗树一根草,都保护得很到位。

这个时候的明孝陵,重兵守护、四时祭祀,普通人连陵区都靠近不了,更别提啥盗墓行动了。

时间拉到明末崇祯年间,农民 *** 的烽烟四处燃起。

还别说,这时的明孝陵,还真挺危险的。

不过在这之前,咱们先聊一下古人为什么搞缺德的盗墓行动?当事人的动机,大致分为两类:

之一类是官方“政治性报复”的挖坟掘墓。

比如,项羽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后,腰斩了秦王子婴还不解气,又把带来的军队撒到骊山的秦始皇陵。皇陵地表的宏伟建筑,就是那时候被摧毁的,至于陪葬的兵马俑和秦始皇的地宫,因为深埋在地底下,躲过了一劫。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的举动,就是典型的政治性报复,报复的就是当年秦国攻灭楚国的 *** 之仇。

同时,古代人迷信五行阴阳风水,觉得搞盗墓之类的行动,能断绝前朝或别家的王气,确保自家的政权长治久安。

秦始皇东巡,来到今天的南京一带时,眼看这儿的王气怎么这么盛啊!于是命人挖断了紫金山的龙脉。

所以后来但凡定都南京的王朝,东吴、宋齐梁陈、建文帝,还有后来的 *** ,国运都不会太长。一副短命相,根子就在秦始皇身上。

*** 也笃信这一套,所以在占领 *** 半岛后,由阴阳师在青瓦台的后山钉入了365根钢钎,彻底断绝 *** 的龙脉,让日本能够世世代代统治半岛。

现如今韩国不少人相信,他们的总统大多数难以善终,就是日本人百来年前给整的事。

第二类是纯粹贪图陵墓里陪葬的金银珠宝。

最典型的,是西汉灭亡、东汉还未建立的那些年,曾经一度占据长安地区的赤眉军,对西汉历代皇室、公卿贵族的陵墓盗挖活动。

据说挖到刘邦的老婆吕后时,尸身历经200来年竟然完好如初,惹得好些个泥腿子们,对她做了不可描述的事。

不管这样恶心的事,是不是后来的史官在抹黑。但可以确定的是,西汉皇帝们陪葬的金银财宝,当真是进了赤眉军的口袋。

同样,到了东汉末年,曹 *** 为了筹集军饷,还专门设立了一支名为“摸金校尉”的部队。平时不用他们打仗,而派出的任务,尽是些盗墓挖宝的行动。

南方东吴的孙权,也干过这档子事,挖了南越王赵婴齐的墓。

接下去的,还有唐末黄巢、五代温韬、北宋刘豫、元代杨琏真迦,以及近现代的孙殿英、孙元良,数不胜数。

以上这些,都是朝廷官方和军阀明火执仗的公开盗墓,民间小股活动的偷盗陵墓行动,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零散的盗墓贼,虽然规模不大,但专业技能却是非常得强。能根据古人丧葬的风水格局,整个罗盘,定出左青龙、右 *** 、前朱雀、后玄武啥的,准确打下盗洞。

朝廷官方、 *** 军、民间散盗。

明孝陵更大的一次危机,差点就是毁在明末的农民 *** 军手上。

1635年,张献忠的 *** 军扑向安徽的中都凤阳,这里可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他们老朱家的祖宗先人,可都埋在这片地上呢!!

*** 军们砍光了皇陵里的松柏,拆除皇陵上的地表建筑,连当年朱元璋当和尚的黄觉寺也没放过。紧接着,又挖开了老朱家的祖坟。搞得身在北京的崇祯干着急,只能自己背锅下了罪己诏。

就地理上看,中都凤阳离南京,已经是很近了!

可以预见,万一张献忠这帮人来劲,开赴甚至攻下南京城,那么对埋葬朱元璋的明孝陵来说,绝对会是一场天大的浩劫。

清军入关后,对明朝皇室相关的人和物,采取的是“又拉又打”的策论。

凡是“活”的,一概打压斩草除根。

先是崇祯的太子,被多尔衮下令以假冒太子的罪名,匆忙斩首;

接着,南京弘光政权被攻灭后,弘光帝朱由崧,也给拉到北京砍了脑壳;

后续,杭州潞王、福建隆武帝、广东绍武帝,还有那个被清军追赶了十几年的永历帝,无一例外均被处死;

就连崇祯那个一度隐 *** 间的朱三太子,活到七老八十的年纪,最后还是被康熙给巴拉了出来,跟他那个死在多尔衮手里的大哥一样,也是以假冒太子的罪名被判全家斩首。

但凡是“死”的,比如北京的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清廷又采取了善加保护的处置态度。

按照清廷自个儿的说法,当初八旗军入关,喊出的口号是为崇祯帝报仇。清朝的江山,又是从流寇李自成手里抢来的。所以大清朝“得国最正”。

为了证明自己是合法的改朝换代传承,清廷对明朝遗留下来的陵墓等建筑,就不能搞 *** *** 的盗墓举动了。

相反,康熙为了拉拢江南汉族士子之心,还在南巡路上,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朱元璋。

所以明孝陵在清朝时,基本也是受到严密保护的,官方不会去挖掘,盗墓贼们也没啥机会对它下手。

直至1853年,洪秀全的太平军攻陷南京,差不多有十来年的时间,清廷失去了对南京周边的控制,当然也包括明孝陵。

这十来年,因为清军与太平军反复拉锯,明孝陵的地表建筑,遭到了一定程度的 *** 。

到1911年的辛亥***,***刚控制南京, *** 便组织对明孝陵的祭拜。

里面的政治信号再明显不过了,那就是要效仿朱元璋,完成***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斗争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对明孝陵,自然也是采取的保护政策,盗墓贼们也是无机可乘。

1937年底,日军对民国首都南京形成了包围之势。

当时,驻守孝陵卫的是 *** 精心打造,清一色德械装备的教导总队。这支精锐部队,与日军围绕着孝陵卫高地,展开了反复争夺,战况十分激烈。

可想而知,在双方交战的炮火下,明孝陵又经历了一次大的 *** 。

但南京沦陷后,日军并未 *** 明孝陵的地下建筑。不过,这当然不是 *** 发了“好心”。

当时的日军,目标在于占领中国,甚至包括东南亚之内,搞出一个“*** *** ”。既然是到手的东西,自然是不会对故宫、十三陵、明孝陵之类的文化古迹,采取 *** 行动。

不仅不 *** ,日本人为了进一步的侵略活动,还有计划地对中国东北等地区,开展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开垦土地之类的工业化建设。

明孝陵最后经历的历史阶段,是咱们的新中国。

自打郭沫若主持对明十三陵中万历皇帝定陵的发掘,出土的龙袍等丝织品迅速氧化后,考虑到文物保护技术的难度,我国对古代陵墓、塔宫等建筑,便定下了不主动挖掘的原则。

所以,咱们在新闻里常看到的,都是修路、挖地基之类的工程项目,在无意中碰上的地下文物,考古部门随后跟进做抢救性的发掘。

尽管明孝陵上,也发现过几个零零散散的盗洞,但对陵墓厚厚的封土堆来说,只能算是挠痒痒。

基于以上的情况,明孝陵也就不适宜科研类的考古发掘了。

如今,在 *** 的修复下,明孝陵的地表建筑也相继焕发了新生,是每个去南京旅游的人,都想前往观赏一番的打卡地。

相当于现在的哪个城市?

先看下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有哪些朝代

模仿周杰伦《菊花台》,我们来看下朝代顺序表顺口溜: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 *** ,二世而亡。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茫。 吴晋偏,宋齐梁,陈的江山被剪断;六朝胭脂粉,在何处成双。隋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的丝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 元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 清军入关,天朝轻声叹;一声巨响,如此难堪。 历史书,满是殇,你的容颜已泛黄;读书人断肠,伤心事,静静淌。 北风乱,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断;徒留我孤单,落下泪两行。

来一个简版:

最后我们来看下每个朝代的位置和现在的关系:

夏:

(约前2070年/203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之一个中原部族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其主体部族或民族称夏人。夏朝是之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器时代初期

夏的首都在阳城、阳翟、也就是今天河南禹州、登封等地 。

商:

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注 2]),由商人建立的国家,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离开了传疑时代。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没有迁都。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 *** 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献记载资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录,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于鸣条之战灭亡夏朝后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于牧野之战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击败而亡。

商朝的首都,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迁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为公认的都城,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

周朝:

介于商朝与秦汉之间的朝代,分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由周武王所建。

周朝分为两个时期:西周和东周。西周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周的都城。

秦: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嬴姓,赵氏。史记秦本纪主要根据为秦人所自述历史。据史记秦本纪,西周周孝王因秦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其封于秦,作为周朝分封国。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为伯爵地位,秦正式成为一方诸侯国。周朝给其封地在今甘肃河东地区到陕西一带。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今甘肃天水到陇南一带)建都近300年。雍城遗址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朝定都在咸阳今西安一带

汉: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具有代表性,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汉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中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9年-23年)与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还有季汉(又称蜀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西汉之一位皇帝是汉高帝刘邦,建都长安;东汉之一位皇帝是汉光武帝刘秀,定都雒阳。

晋: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的朝代之一,上承三国,下启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因晋朝皇室姓司马,所以又称 *** 。晋朝又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晋(266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合称“两晋”,共154年。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首都为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首都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过渡

隋: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

首都长安大兴城581年-605年,东京洛阳605年-619年

唐:

唐朝(618年-907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国祚共历289年,23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唐室出身自关陇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后代李渊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变时出兵入关中以争夺天下,于618年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统一天下。

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武周时期,定都神都洛阳。

宋:

宋朝(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国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区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

北宋首都在汴梁,今开封;南宋首都在临安今杭州临安

元:

国号全称为大元,蒙古语国号全称大元大 *** ,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260年,忽必烈称帝,自立为第五代大 *** 大汗,后于1271年取儒士刘秉忠建议,定汉文国号为“大元”,改蒙古语国号大 *** 为大元大 *** 。

定都于汉地大都(今北京市)。

明: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注 1])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 *** 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定都:

• 1368-1421 应天府(今南京)

• 1421-1644 顺天府(今北京)

清:

(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国号为大清,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朝代,亦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统治者为起源于明代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清朝定都在顺天府(今北京)

转载请注明来自子寅国学算命网,本文标题:《南京风水图_明孝陵是不是有朱元璋的遗体》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2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