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腊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期间,推行削藩策,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刘启在位16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刘启驾崩,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之敝,罔密文峻,而奸轨不胜。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曹植:“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
司马贞:“景帝即位,因脩静默。勉人於农,率下以德。制度斯创,礼法可则。一朝吴楚,乍起凶慝。提局成衅,拒轮致惑。晁错虽诛,梁城未克。条侯出将,追奔逐北。坐见枭黥,立翦牟贼。如何太尉,後卒下狱。惜哉明君,斯功不录!”
苏辙:“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张释之,文帝之名臣也,以劾奏之恨,斥死淮南。邓通,文帝之幸臣也,以吮痈之怨,困迫至死。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袁盎一说,谲而斩之东市,曾不之恤。周亚夫为大将,折吴、楚之锐锋,不数月而平大难,及其为相,守正不阿,恶其悻悻不屈,遂以无罪杀之。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其恭俭故耳。《春秋》之法,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然陈侯平国、蔡侯般,皆以无道弑,而弑皆称臣,以为罪不及民故也。如景帝之失道非一也,而犹称贤君,岂非躬行恭俭、罪不及民故耶?此可以为不恭俭者戒也。 ”
钱时:“景帝嗣服虽不如文,而此数事所以厚民元气、养国命脉者,则能遵守无所变乱,是以相继四十年,海内富庶,风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独称文景欤。”
史***载《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第十一》
《汉书卷五景帝纪第五》
家庭成员父母父亲: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
母亲:文帝皇后窦氏(窦漪房),即窦太后。
后妃薄皇后:薄太后侄孙女,无子失宠,被废。
王皇后王娡(原为金王孙之妻,生女金俗,王儿姁的姐姐),生汉武帝刘彻。
栗姬,生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
程姬,生鲁恭王刘馀、江都易王刘非、胶西于王刘端。
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
唐姬(唐儿),生长沙定王刘发。
王夫人王儿姁(王皃姁),生广川惠王刘越、胶东康王刘寄、清河哀王刘乘、常山宪王刘舜。
子女儿子
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母栗姬。
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
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
皇四子鲁恭王刘余,母程姬。
皇五子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
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其五世孙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母唐姬。
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贾夫人。
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
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刘备先祖),母贾夫人。
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
皇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母王皃姁。
皇十二子胶东康王刘寄,母王皃姁。
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母王皃姁。
皇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母王皃姁。
女儿
皇长女平阳公主,母王娡,嫁平阳侯曹寿,公主的封地在阳信,所以也称阳信公主。
皇次女南宫公主,母王娡,嫁南宫侯张坐。
皇三女隆虑公主,母王娡,嫁隆虑侯陈蟜,隆虑也称林虑,所以又称林虑公主。
注:当时的史书对公主记载不全,往往只记载皇后之女和有事迹的公主。因此无法知晓刘启是否有其他女儿,只能期待考古发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